发布时间:2025-02-01 16:36:33 来源:球友会·(QY)官方网站 阅读次数:次
2003年“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杭州鄉村在曆經了“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千村精品、萬村美麗”兩個階段後,進入了“千萬工程”3.0版——“千村未來、萬村共富”。未來✅鄉村有什麽特色?用杭州的實踐來說就是五個字:富、強、和、美、優。本期,我們聚焦“強”,走進✅西湖區長埭村,看茶香與藝術共舞,共繪産業強村新畫卷。
西湖區轉塘街道✅龍塢片西南,離杭州市中心15公裏,有個長埭村。漫步鄉村小道,放眼望去,茶園美景盡收眼底——茶園裏矗立的標志性大雕塑、老廠房改造的白桦崊手作園、老舊籃球場蛻變的智能體育公園……
産業引領共富,藝術點亮鄉村,長埭村通過未來鄉村建設成爲浙江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典範。
長埭村,8個自然村,360戶,1500多人,靠山吃山,茶葉是當地最重要的經濟作物。靠茶葉致富,思路無外乎提高産量,提升品質,打造特色品牌,打開銷路。長埭村通過與浙江大學茶學系等科研機構的合作,實施智慧茶園建設,提高了茶葉的質量與産量,同時也增加了茶葉的市場競爭力。此外,長埭村抓住“茶”這個産業根本,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探索“茶+藝術”的長✅埭發展模式,開拓了長埭茶村發展新路徑。長埭村毗鄰中國美院、浙江音樂學院,村兩委班子抓住“千萬工程”美麗鄉村建設的契機,紮實改善提升鄉村環境,並充分利用地利優勢,發揮“築巢引鳳”效應,吸引了大批“新鄉人”入駐、“原鄉人”回歸。長埭村宣傳委員林彬炜介紹,村兩委黨員幹部帶頭,通過推進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全覆蓋,引入太陽能光伏等綠色生態設備,茶園中點綴藝術雕塑等一系列措施,打造集茶園景觀、雕塑作品、鄉村音樂等元素于一體的茶園市集,成爲新晉網紅打卡點。從2009年開始,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被長埭村的自然美景吸引,紛紛在此設立工作室。2019年,村裏成立了“藝術家委員會”,進一步推動了藝術與鄉村的融合。目前,長埭村引入駐村藝術家240多位,包括李秀勤、翟小實等8個名家藝術工作室和白桦崊手作園中的30多家手工工作室、43個藝術品牌,形成“環村✅藝✅術鏈”。
“白桦崊手作園”是長埭村一個特色的藝術品牌,主理人叫畢建嬴,從事鄉村規劃設計近20年。10多年前來到龍塢茶鎮後,打造了“白桦崊手作園”。村裏人都叫他老畢,喜歡和村民聊天。“聊天的時候思路就打開了,藝術源于生活。”老畢沒事喜歡在村裏轉,看看茶山,思索鄉村需要怎樣的藝術,鄉村要怎樣才能夠可持續發展?他認爲,“僅靠‘風景’很難帶動鄉村長效發展,要讓源源不斷的年輕人‘下沈’鄉村,成爲創作的‘發動機’。”老畢當初✅選擇長埭,主要是這裏靜谧的轉塘茶山裏很適合藝術創作,最關鍵的是,這裏距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很近。“有環境,有人才,還有市場。”老畢說,2014年,他和好友租下長埭村16畝地,著手打造“白桦崊手作園”。兩年後,園區開張,吸引了不少年輕的藝術家入✅駐,木工、陶藝、雕塑等工作室均對外開放,村民、孩子“玩”得不亦樂✅✅乎。
如今,37家工坊裏,陶藝占了三分之一,和當地茶産業匹配度很高。大量手作陶器在長埭村茶空間、民宿、農家樂隨處可見,村民和藝術工作者産生了鏈接。這個美麗茶村出圈後,也讓手作園成爲市民遊客必打卡的一處旅遊景點。文創産品的開發和銷售,不僅爲村民帶來了額外的收入來源,還豐富了當地的文化生活。林彬炜說,藝術家駐村,他們通過藝術創作與展示,將藝術元素融入鄉村建設和茶文化之中,形成了獨特的“茶+藝術”特色。“村裏隔三岔五就有藝術展、音樂、戲曲下鄉,鄉村藝術生活節,吸引了不少外地遊客前來打卡。”藝術家給茶葉設計更加精美的包裝,茶葉也被包裝成文創産品和伴手禮,長埭村的傳統茶葉被賦予了新的文化價值,茶農因此獲利。去年長埭村接待遊客近60萬人次,同比增長28.7%;旅遊收入6819萬元,同比增長✅18.7%;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50萬元。
今後,長埭村將繼續堅持以茶産業爲核心,融合高校藝術資源,引入藝術家老師駐村,植入文創産業,因地制宜發展“茶+藝術”新産業新業態;推進智慧茶園建設,提高茶葉品質與産量,打造“茶+數智”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