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4 16:56:30 来源:球友会·(QY)官方网站 阅读次数:次
直接吃一份苦瓜或羽衣甘藍可能難以接受,但若將它們融入一杯茶飲,不少消費者卻敢于嘗試。這正是當下“果蔬+茶飲”相結合的新式玩法受到青睐的原因。
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需求的提升,新茶飲企業推出了一系列“超級食材”。從小麥草、羽衣甘藍✅到紅菜頭、黑枸杞,各類涉及健康與功能性的蔬果原料正在成爲茶飲新品的核心元✅素。
“超級食材”通常是指那些富含多種營養元素、對人體健康具有積極作用的天然食材,具有“低熱量、高營養”的特點,例如奇亞籽、羽衣甘藍、藜麥、牛油果、枸杞等食材。
記者看到,從7月開始,喜茶率先將“超級食材”與真茶結合,創新推出全新品類“超級植物茶”,上線“羽衣纖體瓶”“去火纖體瓶”“紅菜頭美顔瓶”3款産品。其中,“羽衣纖體瓶”上線萬瓶,“去火纖體瓶”單日最高銷量近30萬瓶。隨後,奈雪的茶、茶百道也相繼推出以小麥草、羽衣甘藍、血橙、黑枸杞等食材爲基礎的新産品。
在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上,“重生之我在奶茶店當✅菜農”的話題迅速走紅。數據顯示,“奶茶店做草的一天”的相關帖文已超過9萬篇。不少消費者表示奶茶店後廚仿佛成了“果蔬農場”,店員們忙著洗菜、切果、榨汁的場景成爲社交媒體上關注的熱點,帶動了許多消費者嘗試這一新潮茶飲。一位正在點單的顧客告訴記者:“補水纖體茶只有80大卡,喝著沒負擔,更健康,讓不愛吃蔬菜的我慢慢開始接受蔬菜的味道。”
果蔬茶飲憑✅借“低糖”“低熱量”“纖體”等健康標簽贏得市場青睐,但也有部分消費者對其實際效果存疑。標榜“低糖低卡”的果蔬茶飲,是否真能如宣傳般健康?營養價值能否達到預期?
對此,武漢市中心醫院營養科醫生陳文莉表示,盡管果蔬茶飲相較傳統甜飲料更爲健康,但仍無法完全替代日常果蔬的攝入。她指出,制作工藝的限制往往導致果蔬茶飲在加工過程中去除了膳食纖維,削弱了飽腹感和營養的完整性。此外,爲提升口感和延長保質期,不少果蔬茶飲可能會加入額外的糖分、防腐劑及人工調味劑,從而增加隱形熱量的攝入,這與消費者追求健康的初衷背道而馳。
“從健康角度來看,直接攝入新鮮果蔬的效果會更好。”陳文莉建議,果蔬茶飲可作爲奶茶等甜飲料的替代品,但消費者不應將其當作水果和蔬菜的完全替代。
除了消費者對于健康性的質疑,“果蔬+茶飲”還面臨複雜的技術與原料挑戰。業內人士指出,果蔬茶飲的核心在于還原原材料的自然風味與營養。但果蔬汁極易氧化且儲存難度較高,茶與果蔬汁的混合比例也需精准調控,這對原料的新鮮度、加工工藝乃至供應鏈管理提出了較高要求,同時也加大了生産效率和成本控制的難度。
12月6日,茶百道品牌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其旗下新品“維C速燃甜椒”經過了多輪測試與調整,才找到了辣椒風味與茶飲口感之間的平衡。該負責人介紹,針對技術難點,茶百道采取了多項舉措:一是提升原料品質,優先選用有機果蔬;二是在高線城市進行區域上架測試,以逐步推廣新品並驗證市場反饋;三是加大對“超級食材”的研發力度,不斷探索健康飲品的更多可能性。
從真茶、真果的真材實料,到減糖、減脂、減植✅脂末的減添加,“健康化”逐漸成爲新茶飲品牌的必備元素。
近年來,新茶飲市場增速放緩已成爲行業共識。根據艾媒咨詢數據,自2023年以來,新茶飲市場增速降至個位數,預計2024年同比增速僅爲6.4%,2025年將進一步下✅降。業內人士指出,增長趨緩背後的主要原因是行業深陷“同質化”困局:産品✅缺乏創新,原料使用趨于一致,品牌間的界限逐漸模糊。“低價促銷和營銷噱頭已無法帶來持久增長,健康化是破解同質化的關鍵方向。”北京市社會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王鵬表示。
從健康化的産品創新到供應鏈的精細化管理,再到消費者教育的逐步深化,茶飲行業正在構建更加多元與健康的生態體系。今年11月,喜茶推出“新茶飲健康標識體系”,規範産品信息透明化,強化消費者信任。同月,奈雪的茶與中國營養學會聯合發起“好果茶 不加糖”倡議,推動鮮果茶減少蔗糖添加,爲行業樹立新標准。
“在這場健康化的浪潮中,新茶飲企業需要持續關注消費✅者需求,平衡健康、口感與安全三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未來,在以健康爲驅動的新茶飲市場趨勢下,品牌有望跳出價格戰和單一營銷的困局,爲行業發展注入更多可能性。”王鵬說。(記者 盧嶽 □ 王琦琛)